top of page

反對道德的兩個理由

莊子有「聖人不死,大盜不止」也許是受老、莊、楊朱的影響,我不諱言自己是個自私冷漠極度反感道德的人。熟我的朋友也許會說了:「等陣先,你大喊『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係為咗乜?咁點解要不停share 721警暴博人同情?」很遺憾,我今日的堅定無一是來自道德的感召。我亦不屑於使用道德感召的手段去游説。我反感道德并非因爲道德是惡。準確的說,道德並無價值但耗費不菲。在道德上的堅持注定會陷入混亂,不值得追求。如果光復香港要靠道德那只能緣木求魚了。


先來説説,什麽是我們要討論的道德。道德一種軟性的基於社會或階級輿論與習俗而形成的對人名譽、關係的判斷與行爲規範。這給規範中存在很多具體如誠信、忠誠等等有爭議或無爭議的内容。他們各自的價值我暫且不討論,討論道德的重點是是否有必要將其組合起來建立一個體系。


道德沒有價值源於其違反理性。倫理學上價值分爲工具價值同内在價值。工具價值就是實用性,是可以幫助我們完成一些目標的事物性質。内在價值則是一種被認爲人們應當追求的事物屬性,實現他們本身即是一種意義。通常就如民主、自由或者是道德。但這就有一些問題了。如果民主自由或道德的意義就是它本身而不會給我們帶來實際的用途(即工具價值),那爲什麽它們可以被認爲應當追求?又是誰設定它們是應當追求的事物?如果不假思索地去追求他人設定的價值,這不就是洗腦嗎?


當然,現實中不論是民主自由還是道德都還是在發揮其作用。但明顯的區別是自由民主都是不參雜感情的社會制度。例如我在過去的文章中曾論述過的,自由的邊界與内涵確定了我們的權利範圍。對自由的追求直接影響到權力的調整。但是道德體系明顯不是。道德提出了很多要求但從來不保證後果。道德體系追求的是整體利益,此時個人利益不再是每個人的第一位。一個公平的假設是整體利益等於所有人的利益總和加上社群結構的收益。基於這個假設,維持道德體系真的能到達其目標嗎?如果整體利益要增加則需要社會結構收益增加或個人利益增加。如果整體利益不變則是個人之間的利益交換或個人利益與社會結構收益的交換。但維持道德體系唯一可能的付出是個人利益減少,即需要時由某個人的利益流向其他人或有利社會結構。所以,存在某些人的利益消失可以讓其他人的利益或社群結構更受益嗎?如果存在,那剝奪這些人的利益必然符合道德的標準呢?再者,如果只是個人之間的利益交換,這種行爲有什麽意義嗎?被犧牲者放棄自己自己利益的理由是什麽呢?


道德的另一個缺點是成本高昂。雖然道德是軟性的,但極其複雜而難以操作。比起法律,道德需要凝聚更大的共識。但往往社會内部因對道德組成的優先級有爭議而無法達到其要求。不同社會的道德體系更是有很大可能性不同,相互接觸時引起摩擦的機會更高。由於道德具有階級性和身份屬性,其在出來因身份與階級衍生的問題時表現更為糟糕。為了消除這樣的身份、階級等標簽的差異,道德會創造更多的標簽與分類用於替換或細化。但在同一緯度上的細化與替換並無用處甚至產生反效果。例如呼籲同志亦凡人,每一個人都可以做自己。但性別與性向光譜卻複雜到令人眼花繚亂。這不是與初衷背道而馳的行爲嗎?這樣做甚至有强調區隔的意味。即使我們能善於利用關聯性高的標簽且多維度的組合使用,一個大的族群中内部的利益依然有衝突。例如,女性分佈在各個階級之中。誠然她們都比同階級的男性弱勢,但分別爭對她們制定的支持性策略依然難以達到内部共識。女性内部一樣會有利益衝突。這種依標簽對待的做法不就是一種再分配嗎?爲什麽不從根源把所有人的權力歸還回去呢?例如,涉及女性的子宮例如墮胎、代孕,就應該只由女性決定而不需要男人參與。涉及到病人的身體如未來的治療方案,就應該由病人自己決定而不是醫生及家屬。由權力的直接關係人決定的方案不是更公平高效嗎?


回到開頭的問題,我爲什麽要「光復香港」,爲什麽要傳播警暴,爲什麽這些行爲都與道德無關?「光復香港」是一件我認爲正確的事情。它符合我的原則,達成后也能給我帶來極大的利益。我因爲具有清楚的目的和利益考量而不需要道德的感召。這就意味著,除非我本身加入對方集團,不然我會一直堅持下去。這種堅持會很持久,且不會收到其他人的影響。無論同路人做了什麽我理解不了或不符合我期望的事都不會成爲我放棄的理由。傳播警暴也并非為博取同情。事實上我及其討厭他人的同情。如果我的行爲是正義的,正義本身就是我最大的力量來源,展示弱小的身份只會削弱正義的權威性。事實也證明,博取同情的策略不長久。站在他人的角度,提醒對方可能的損失與危險才能激發更多人的反應。


反對道德並不代表事事要與現行的規範爲敵。但已經是時候離開這個沉重有冗餘的體系了。不需要壓迫自己也不要期待他人,我們可以獲得簡單純粹。祝大家能做自由的自己。

32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Big Tech不是言論自由的捍衛者

以下是散落于我各個社交媒體上關於對Big Tech的想法。 利申:non-CS background 10月15日,推特短暫暫停了川普的賬號。這是本次大選中科技公司第一次明確介入的行爲。以清理假新聞、陰謀論爲由,Big Tech審核用戶言論的論述與做法變得越來越清晰。但Big Tech不是從這一刻才開始與政治有關的。川普的崛起也是因爲推特。臉書上的公開發言都成了劍橋分析操弄選舉的分析資料。在疫情之

自由是制度的因還是果?

起源是最近非常幸運地與朋友討論到「古典自由」(Classical Liberalism)與「共和自由」(Republic Freedom),感覺非常有價值,遂簡單記錄於此。 Huxley在他自己關於「物化女性」的讀書筆記中提到了「衍化」的概念。「衍化」簡單來説就是一種出於自身欲望、身份認同等因素對他者的理解、描述甚至應對。【注1】由於「衍化」行爲是一種基於自我選擇的行爲,那這種行爲可否歸於一種受保

bottom of page